一个周六的早晨,宁波市第九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到了一封长达5页的感谢信,这封信是来自一位患有中耳炎宝宝的妈妈写的。信中末尾这样写道:“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白主任以及她的团队给予的专业治疗和细心呵护,让我儿子摆脱了整整折腾一年多的中耳炎,讨厌的中耳炎终于滚蛋啦!”与其说这是一封感谢信,不如说这是一封宝妈记录儿子中耳炎被治愈的“心路历程”。
答: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很多家长口中所说的“耳朵里长水”就是这里的鼓室积液。
答: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6-8周,中耳炎症未愈就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亦可缓慢起病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所以这个宝宝的中耳炎反反复复发作,前前后后被折腾了一年多。 答:中耳炎为儿童多见。之所以在儿童期高发,是因为儿童的腺样体有不同程度的肥大,以及小儿咽鼓管短而宽,近于水平,咽鼓管软骨弹性差,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 中耳积液的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一种轻型的或低毒性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为慢性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这就是宝宝一感冒,耳朵就遭殃的原因。尤其是有中耳炎病史的宝宝。 答:分泌性中耳炎经常反复发作,积液逐渐变稠,会粘连听小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听力。所以宝宝一旦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家长要引起重视!长期反复不愈,且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建议首先“消灭”腺样体。 因为腺样体过度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引起鼻塞症状,影响鼻涕的排出,造成鼻涕在鼻腔鼻窦内积聚,引起“鼻炎”、“鼻窦炎”。经常擤鼻涕,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细菌侵袭,通过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肥大的腺样体一旦被“消灭”后,鼻咽腔空间增大了,病灶体被切除了,咽鼓管通畅了,分泌性中耳炎也就会明显改善了。 答:大部分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全麻手术会对孩子的智商造成伤害,其实全麻这种方式对大脑的作用是一过性(在短时间内出现一次)的。麻醉医生随着手术的进程来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吸入性麻醉药只要减少供给,药物很快就从呼出的气体中排掉,患儿随麻醉变浅而苏醒。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全麻会伤害宝宝的智力。 相反地,腺样体肥大会导致宝宝夜间睡眠张口呼吸,血氧量下降,导致大脑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宝宝的智力。这个病本身带来的伤害会远大于全麻带给宝宝的伤害,所以更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也就是这个道理。 答: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并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宁波市第九医院耳鼻喉科多采用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该手术可以做到零出血,手术时间只需要10几分钟。腺样体手术切除后,经过观察仍有鼓室积液的患者,还需另开展鼓膜置管术。腺样体病灶切除了,中耳积液大多数是可以改善的。特殊病例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