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清晨,宁波市第九医院的急诊大厅,120救护车警笛的一声长啸打破暂时的平静,刚刚停稳的急救车上即刻推出一位佝偻着全身且表情痛苦的老汉,被急救人员快速推进抢救室。
“患者,62岁男性,在工地里突发剧烈胸痛,无法缓解,家属联系不上!”。心电监护上提示心率90次/分,ST-T有明显改变,血压仅为90/60mmHg。此刻,患者心前区呈现出严重的压榨性疼痛,并持续加重,浑身湿冷,豆大的汗珠不时从他痛苦的面容上滚落。九院急诊科团队见状立即启动胸痛中心,心血管内科张思思主治医师迅速赶到现场,急查心电图提示:V1~V5导联ST段呈墓碑样抬高,考虑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病急如救火,容不得半点迟疑!急救人员立即给予患者心梗一包药(阿托伐他汀40mg、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嚼服并紧急安排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眼看着患者生命危急,但迟迟联系不上患者家属,时间就是生命,医务科副科长杨晓东火速赶到现场并授权并签字,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心内科谢达奇副主任医师及重症医学科胡文奕副主任医师迅速到位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确定需立即进行导管介入治疗。
就在此时,患者突发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致死的恶性心律失常)发作,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测不出!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神经高度紧绷,当即予以电击除颤复律、气管插管,肾上腺素静推等措施。随后,患者心率逐渐恢复,复测血压88/60mmHg,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室颤、呼吸心跳骤停乃至死亡,患者仍未脱离危险!
险情即是命令,时间即是生命,需尽快转入导管室行急诊PCI开通冠脉犯罪血管。但从抢救现场距离导管室还有200余米,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移至导管室开展手术,杨晓东副科长协调后勤部门立即打开应急通道,抢救团队迅速带上除颤仪,并持续给患者呼吸球囊按压给氧,保证氧饱和稳定情况下进行快速转运。
然而威胁还是接踵而至。就在这短短数分钟的转运途中,患者反复出现致命性室颤,病情异常凶险,幸好都被及时发现并成功电复律,在场医护人员几乎是一边推着推床一边同时进行着抢救操作到达了导管室。在导管室里,经过半个小时紧张有序的手术,谢达奇副主任医师团队终于成功将患者犯罪血管开通,使原本闭塞的血管恢复了血流。术后患者顺利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观察,将于近期康复出院。
据了解,患者是由于前降支近段血管出现了完全闭塞。谢达奇副主任医师介绍道:“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的三大分支之一,主要供应心脏左室前壁,侧壁等处的血液;前降支急性闭塞将累及大部分心肌可致严重左室功能障碍及猝死风险,而前降支近段的紧急闭塞则更为凶险。”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抢救不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场与死神惊心动魄的博弈中,一边是急性心梗急需抢救的患者,一边是无法联系到家属的窘境,宁波市第九医院胸痛中心团队秉持医者初心,当机立断抢救患者,多部门通力配合,最终成功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