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交通便利,高铁时速已经超过 300 码了,亲朋好友相聚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这不,中秋节来临,小伙子叶先生和朋友们聚餐喝酒,哪成想胃肠道已经不是当年的「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的凶悍了。觥杯交错,把酒吟欢之后,急性胃肠炎发作,便去社区医院挂了几瓶点滴。
打完点滴后,手背和前臂出现一条红色的沿着血管走行的「细线」,摸上去又硬又痛。社区医生告诉他这是「脉管炎」,可能需要手术,赶紧去大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叶先生来到了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医生告诉他,这叫「血栓性浅静脉炎」,不需要手术治疗,开了点阿司匹林消炎止痛,再局部外用些药膏涂涂。过了几天,疼痛渐渐消失了,硬块也逐渐软化吸收了。
但是叶先生仍然不放心。
这「脉管炎」用这么点药就能好?
以后还会不会复发?
这「脉管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为了解除叶先生的疑虑,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医学上所说的「脉管炎」。
顾名思义,是人体浅表的静脉内发生了血栓形成和炎症。
血栓堵住了某一条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血管就变得摸起来「硬硬的」;
血管内产生了炎症,导致静脉和它周围组织红肿热痛。
这两者加在一起,就会使得人体表面(通常见于四肢)出现一条红色的「细线」,和静脉走行的方向一致,但是,一般没有细菌感染。
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因素较多。最常见的就是人们挂点滴的时候,从手臂静脉注入药物所引起的。
这是因为,挂点滴的药物,对于有些人来说会刺激血管壁,发生炎症。
其他情况也可见于:
浅静脉曲张;
外伤或感染;
放化疗;
烧伤;
长期口服避孕药;
偶尔也会是恶性肿瘤的伴发反应。
对于反复发作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我们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做「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能提示有恶性肿瘤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反复发作的情况通常提示了一些特定的疾病,而极少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血栓的蔓延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动脉栓塞(这样的情况比较罕见)。通常来说,炎症多局限在发病的浅静脉而无全身反应。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就可以诊断,医生通常还会要求患者查血常规,来排除细菌感染;还可以通过多普勒血管彩超明确血栓的部位和有没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早期局部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医务工作者会更换静脉输液的药物或是停止用药。
对于红肿的症状,可以口服药物消炎止痛,局部热敷或是涂抹一些外用的药膏。一般 1~2 周可以治愈,病程长者需要 3~4 周。
以下这些情况需要引起注意:
1. 炎症消退后如果硬结不能软化吸收者可以在局部麻醉将硬结切除;
2. 如果本身有静脉曲张的患者可考虑微创治疗,如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等。尤其对于血栓有可能蔓延到深静脉系统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3. 对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尤其是不明原因者,要提高警惕,需要排除恶性肿瘤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对老百姓而言,「脉管炎」的概念非常广泛,几乎所有和血管相关的疾病都可以冠以这一称呼,如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等。
而医学上所谓的「脉管炎」是特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特定的疾病,是全身中小动脉和静脉的一种病变,以青壮年男性吸烟者最为多见。
他们除了会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以外,还会有四肢发冷的症状。一开始,大多数患者并不重视,直到手指或脚趾疼痛难忍,或是溃烂发黑才来医院就诊。
到了病变的晚期,会出现肢体的严重缺血。不走路的时候也会表现为极其严重的疼痛,还有受伤或甲沟炎拔甲后,创面迟迟难以愈合等情况。症状严重的患者往往终日抱膝而坐,彻夜难眠,痛苦不堪。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治疗上要远比「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复杂,但戒烟是关键。后续的治疗还有待于医生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所以一定要早戒烟,早治疗。